DB 4116∕T 064-2024 周麦42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周口市)

ID

AA4D271379C7438E810F3385454EC888

文件大小(MB)

0.25

页数:

8

文件格式:

pdf

日期:

2024/10/20

购买:

购买或下载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 65.020.20,CCS B 30 4116,周口市地方标准,DB 4116/T 064—2024,周麦42 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2024 - 09 - 30 发布2024 - 10 - 30 实施,周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 4116/T 064—2024,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周口市农业科学院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周口市农业科学院、周口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西华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商,水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晓宇、王丽娜、吕永军、李顺成、董欣、李楠楠、邹少奎、张倩、韩玉林、,于海飞、张伟民、刘林业、吴艳青、陈新平、张平,DB 4116/T 064—2024,1,周麦42 号小麦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周麦42号小麦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主要性状指标、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控、非生物胁迫灾害防控、收获,本文件适用于周口市地域内的周麦42号小麦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 500 秸秆粉碎还田机作业质量,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NY/T 4260 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病虫害作业规程,NY/T 2683 农田主要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规程,DB41/T 1027 冬小麦干热风灾害防控技术规程,DB41/T 1403 冬小麦晚霜冻害防御技术规程,DB41/T 1500 小麦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规范,DB41/T 1570 小麦干旱防控技术规程,DB41/T 1804 小麦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129 小麦黄花叶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41/T 2128 小麦茎基腐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41/T 2015 小麦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周麦42号,2023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一个半冬性中强筋类型小麦品种,品种来源是周麦22,号/周麦23号矮,审定编号:国审麦20230134,DB 4116/T 064—2024,2,3.2,出苗期,田间超过50﹪的幼苗胚芽鞘露出地面1厘米时的时期,3.3,抽穗期,田间超过50﹪的麦穗顶部小穗(不算芒)露出叶鞘,或在叶鞘中上部裂开出现可见小穗时的时期,3.4,成熟期,90%以上的麦穗的籽粒变硬,麦粒大小及颜色呈现本品种固有特征的时期,4 主要性状指标,4.1 壮苗指标,4.1.1 越冬期指标,越冬期主茎叶龄达到6叶1心,单株分蘖4~5个,单株次生根8~10条,4.1.2 返青期指标,返青期主茎叶龄达到7叶1心,单株分蘖6~8个,次生根10条以上,4.2 群体动态指标,每667 m2基本苗16~20万头,越冬期群体75~85万头,春季最高群体不超过100万头,成穗数41~,44万穗,4.3 产量结构指标,每667 m2成穗数40~42万穗,穗粒数36~38粒,千粒重44 g~46 g,5 播前准备,5.1 种子准备与处理,5.1.1 种子质量,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要求,5.1.2 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采用杀菌剂、杀虫剂拌种或包衣进行处理,主要防控全蚀病、纹枯病、茎基腐病、黄,花叶病等土传病害和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以及蚜虫。种子包衣按照GB/T 15671 的规定执行。药剂防治按,照DB41/T 1500 的规定执行。拌种量在50 kg以下采用人工拌种,拌种量在50 kg以上可采用机器拌种,5.2 整地,DB 4116/T 064—2024,3,5.2.1 土壤肥力和墒情,土壤肥力在中等以上、有机质含量≥12 g/kg,全氮(N)含量≥1.0 g/kg,速效磷(P2O5)含量≥15,mg/ kg,速效钾(K2O)含量≥120 mg/kg。播前耕层土壤适宜相对含水量为70%~80%,墒情不足时,应灌水造墒,5.2.2 深耕细耙,深耕25 cm以上、旋耕(2遍)深度15 cm以上,做到不漏耕。深耕或旋耕后耙磨2~3遍,耙实耙透,上虚下实,土壤颗粒粉碎,无明暗坷垃。秸秆还田地块,秸秆粉碎2遍,深翻掩埋30cm以上。秸秆还田,质量应符合NY/T 500的规定,5.2.3 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和吸浆虫严重发生地块,每667 m2 用3%辛硫磷颗粒剂3 kg 左右拌细土25 kg,耕地前均,匀撒施于地面,随犁翻入土中,5.3 施肥,肥料施用按照NY/T 496的规定执行,6 播种,6.1 播期,适宜播期为10月15日~10月25日。最晚不应超过11月15日,6.2 播量,适期播种播量10 kg~12 kg。10 月25 日后每推迟播种3 d 播量每667 m2 应增加0.5 kg,但每667 m2,播量最多不应超过20 kg,6.3 播种方法,机械条播,采用20 cm~25 cm等行距播种,或30cm:15cm宽窄行播种,播种深度以3 cm~5 cm为宜,播后及时镇压,7 田间管理,7.1 出苗期-越冬期管理,7.1.1 ……

……